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98|回复: 1

新唐山今天30岁

[复制链接]

162

主题

9143

回帖

13万

积分

泰斗

自杀嫌疑犯

积分
137521
QQ
发表于 2006-7-28 16:4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唐山今天30岁

"我出生在1976年,我的出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重生,我的成长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我的而立之年见证了这个城市的辉煌。"今天上午,一位而立之年的唐山人在广播里轻轻地说着他的唐山。
  1976年7月28日,一场7.8级的大地震毁灭了有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唐山,夺走了20多万人的生命。30年来新唐山奇迹般地从一片废墟重新崛起在渤海之滨。2005年,唐山国内生产总值2027亿元,财政收入226亿元,分别比地震前年度指标增长了25.5倍和55倍。2005年唐山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居河北省第一位。上午,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各界人士及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和市民代表700多人,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向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24万死难者敬献花篮。今天早上出版的《唐山晚报》也一改过去的"彩妆",以黑白的版面纪念这个日子。
  据纪念碑广场值班人员介绍,7月28日凌晨来此祭奠亡者几乎已经成为唐山人的一个习惯,但因为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所以来的人格外多。清晨5时许,除了悼念的人外,晨练的市民也渐渐多了起来。广场上有人打羽毛球,有人吊嗓子,有人踢毽子……在朝阳的映照下,经过大地震洗礼的唐山新的一天开始了。

[ Last edited by 狗儿 on 2006-7-28 at 16:43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9143

回帖

13万

积分

泰斗

自杀嫌疑犯

积分
137521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28日,是个全世界都难以忘却的日子:30年前的今天,在一阵地动山摇的震撼中,仅仅几秒钟,唐山——这个有着百万人口的北方重镇,顷刻间变成了埋葬24万生灵的坟墓;30年过去了,如今的唐山怎么样了?为了这不能忘却的纪念,本报记者专程赶赴唐山,亲身感受这个特殊的日子。
  最新报道
  凌晨3时走来献花人
  今天上午9时,来自全国多个省市的各界人士及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和市民代表700多人,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向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难的24万死难者敬献花篮,随后在燕山影剧院举行了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大会。
  今天凌晨3时左右,许多自发组织的团体和个人就陆续来到抗震纪念碑前,敬献花圈、花篮,默哀、致悼词,以各种方式祭奠亡灵。据纪念碑广场值班人员介绍,每年7月28日凌晨来此祭奠亡者几乎已经成为唐山人的一个习惯,但因为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所以来的人格外多。
  清晨5时许,除了悼念的人外,晨练的市民也渐渐多了起来。广场上有人打羽毛球,有人吊嗓子,有人踢毽子……在朝阳的映照下,经过大地震洗礼的唐山新的一天开始了。
  哀悼祭文漫卷纪念碑
  屹立在唐山市中心广场上的抗震纪念碑,高30米,由4根相互独立的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碑身四周环绕8幅花岗岩浮雕,记述了地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业绩。
  记者看到,盛开着粉红色花朵的合欢树整齐而浪漫地环绕在纪念碑两侧,那一簇簇粉红色的花朵,为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增添了一丝温馨。“爸爸妈妈,你们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现在唐山同震前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我带着您没见过面的外孙女和她女儿莹莹,从广州开车经过五省二市,来故地祭拜你们。经过抗震救灾洗礼的火中凤凰,将会飞得更高更远更美丽。安息吧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和女婿及儿子儿媳”。纪念碑前,这样的祭文数不胜数。
  追忆“南腔北调”汇聚新唐山
  连日来,不少大地震的幸存者或遇难者的后人纷纷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唐山,祭悼亡灵。记者在唐山市中心广场可以听到各地的口音。
  中午的唐山闷热难耐,但关乃聆却认真地、逐句逐段地诵读并讲解碑文,她的听众则是身边一位坐轮椅的老太太和另外一位中年妇女。“我们一家人很幸运,躲过了这场生死劫难,”61岁的关乃聆说。1974年,关的父母和妹妹迁到了四川。而就在1976年7月28日前一周,关乃聆带着孩子去四川探亲,只留下了丈夫在唐山。当得知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时,关乃聆庆幸自己和孩子、父母躲过地震的同时又陷入了对丈夫及婆家人的担忧中。“直到第四天,我才接到了从天津打来的电话,知道丈夫只受了轻伤,但婆婆和其他5口人却遇难了。”关乃聆凝视着碑文,声音有些哽咽:“当我回到唐山,看到还未清理干净的废墟时,只感到钻心的痛。”
  30年过去了,唐山已高楼林立,风景如画。30年后,关乃聆的母亲和妹妹也回到唐山,来体味抗震30周年的每一丝感动。
  故事党氏三姐妹10年后再聚首
  在唐山地震孤儿中,名气最大的要算是党氏三姐妹了。地震发生时,她们都只是出生几个月的婴儿,救援者循着哭声找到了她们,从瓦砾中把她们一个个抱了出来。
  现在姐妹三人已长大成人,大姐党育红5岁时被善良的奥地利人苏珊收养,党育苗和党育新分别在涿州和唐山工作。昨天下午,受唐山市外办邀请回国参加唐山抗震30年纪念活动的党育红和两个10年未见的妹妹,在唐山锦江饭店见面了。
  在饭店大门口,姐仨拥抱在一起。由于离开祖国时年纪太小,加之在维也纳没有讲汉语的环境,讲一口纯正德语的党育红现在竟然不会讲自己的母语,跟妹妹们叙旧也要依靠翻译来帮助完成。党育红告诉记者,自己在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时回来过一次,10年后再返唐山,感觉这里变化太大了,越来越漂亮了。

[ Last edited by 狗儿 on 2006-7-28 at 16:44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6-7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