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艺术学校一览

时间:2009-07-17 00:36:04 来源:网络 点击:0

中央戏剧学院,咨询电话:010-64040702

学院简介

中央戏剧学院是教育部直属艺术院校,是中国戏剧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世界著名的艺术院校,是我国戏剧、影视艺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和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ATEC),是从事戏剧影视艺术训练和实践的重要基地

中央戏剧学院1950年4月正式成立,国家主席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学院前身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及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著名表演艺术家金山、导演艺术家徐晓钟、戏剧教育家王永德先后担任院长,曹禺、张庚、光未然、沙可夫、李伯钊等著名戏剧家曾担任过学院领导。现任党委书记刘国富,院长徐翔。 中央戏剧学院的“戏剧戏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教学科研机构设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文学系、舞台美术系、电影电视系、艺术管理系、基础教学部、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学报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

学院本专科专业设置有:表演专业、导演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戏剧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研究生专业设置有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学院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央戏剧学院建院50多年来,在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并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戏剧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相结合;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在艺术教学与实践中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教育体系。有着精湛的学术传统和较高的学术地位,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学院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他们中有多人多次荣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戏剧梅花奖,振兴话剧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电视金鹰奖、飞天奖以及国际电影大奖如金熊奖、金狮奖、金拐棍奖、金马奖、奥斯卡奖提名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世纪给中央戏剧学院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努力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教学与管理改革力度,依法治校,求真务实,追求卓越,保持和发展与世界优秀艺术院校的交流关系,努力使中央戏剧学院全面进入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一流水准的艺术院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

传真:64016479

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eb.zhongxi.cn

中央音乐学院,咨询电话:010-66425818

学院简介

中央音乐学院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各具特色的几所高等音乐院、系。分别是建于1927年的燕京大学音乐系,建于1939年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建于1940年的南京国立音乐院,建于1946年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和香港、上海的中华音乐院,建于1948年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等。其主体是南京国立音乐院。1958年学院由天津迁至北京,坐落在北京西城区复兴门原清醇王府旧址(光绪皇帝出生地)。原隶属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1960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高等学校,1999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是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历任院长为马思聪、赵沨、吴祖强、于润洋、刘霖,现任院长王次炤。

学院自建院以来,迄今已形成了体现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综合功能的,从附小、附中、大学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等完整的大中小一条龙的音乐教育体系。现设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声歌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音乐教育系、基础教育部以及附属中小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等教学部门。学院还设有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音乐科技部,其中包括提琴制作研究中心、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音乐治疗中心和嗓音研究中心等。2000年建立了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学院还设有社会音乐教育部和海内外社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以及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和环球音像出版社。形成了既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又为全国音乐研究、创作、表演中心和社会音乐推广中心的办学模式;成为一所能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

中央音乐学院是全国高校首批博士点授予单位,并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人事部、教育部共同审批通过了全国艺术类中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学科(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和音乐表演艺术)为全国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国内最大的专业音乐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料53万册;同时还拥有《馆藏音乐书籍全文库》、《馆藏音乐乐谱全文库》、《音乐核心期刊全文库》、《馆藏音像资料点播库》等数据并能全文检索的电子图书馆。几十年来,学院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师队伍,在325名专职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5人,硕士生导师131人,教授76人,副教授108人。教授人数占教师总数比例百分之六十。在教学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创作了大量有影响的音乐作品,出版教材、著(译)作数百种。学术性季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营销国内外。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据统计自建院以来,在国际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440人次,在国内各类音乐比赛中获奖1593人次,音乐作品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295人次。1987年以来学院共取得科研成果奖7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57项。1989年以来,林耀基教授的《小提琴教学》、郭淑珍教授的《声部确定及训练的科学》、于润洋等教授的《音乐美学教学成果》和吴祖强等教授的《作曲教学成果》分别在教育部每四年举行一次的教学成果评奖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多年来,学院一直遵循“开阔的学术视野,广泛的对外交流”这一基本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工作,每年都聘请许多国外著名音乐家和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也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学习、讲学和演出。为了保持长期交流,学院还聘请国际著名音乐家如作曲家潘德烈兹基、指挥家小泽征尔、祖宾?梅塔、钢琴家阿什肯那齐、小提琴家帕尔曼、大提琴家罗斯托洛波维奇等为学院名誉教授。由学院师生组成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民族管弦乐团、合唱团、附中少年交响乐团及附小室内乐团多次出访欧、美、亚、非各国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获得广泛赞誉。学校还与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法国巴黎高等音乐舞蹈学院、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学院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学府,1985年学院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在全国艺术院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教学体制。1993年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度。1996年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拓展办学思路,将学院从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型。1999年进行机构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机关工作程序和提高教职工待遇。2002年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和完善学分制教学体系。目前,学院正在努力实施“十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总面积三万平方米的新教学综合楼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当中,并将于2006年全面完成校园规划,为学院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创造条件。

地址:中国·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3号

传真:010—66410968

邮编:100031

网址http://www.ccom.edu.cn

中国音乐学院,咨询电话:010-64874884

学院简介

中国音乐学院成立于1964年,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而建立的。她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和研究为特色、专门培养从事民族音乐教育、研究、表演、创作等各方面高层次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

学院目前设有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民族器乐、声乐歌剧、钢琴、音乐教育、指挥、艺术管理、管弦乐等九个系,另有研究生处、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和一所附属中等专科学校,形成了以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制。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共计1400余人,留学生28人。

学院名师荟萃,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6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20余人。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48人,突贡专家3人。建院40多年来已先后培养了吴雁泽、德德玛、彭丽媛、宋祖英、张也、刘斌、吕继红、阎维文、谭晶、祖海等五千余名国际国内知名的音乐艺术家,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发展和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所有教室全部实现多媒体化,拥有世界一流的计算机作曲教学设备,亚洲地区最先进的录音棚,两百多间供学生使用的琴房,并配有大批世界一流的钢琴和高品质的民族乐器,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坚持开放性办学方针,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港澳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并同一些国家的艺术院校和音乐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聘请外国专家数十人来院讲学,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以及“让民族音乐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传统,以培养我国民族音乐人才及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励精图治,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把中国音乐学院建设成为“中国民族音乐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中国传统音乐信息和科研的中心,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交流的窗口”,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

地址:北京朝阳区安翔路一号

邮编:100101

传真:010-64872695

网址http://www.ccmusic.edu.cn

中央美术学院,咨询电话:010-64771116

学院简介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于1950年4月由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与华北大学三部美术系合并成立,由毛泽东为学院题名。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18年,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积极倡导下成立的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徐悲鸿、江丰、吴作人、古元、靳尚谊等著名艺术家先后担任院长。现任党委书记为杨力同志,现任院长为著名画家、美术史论家潘公凯教授,现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著名油画家靳尚谊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现设有造型学院、中国画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人文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六个专业学院,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和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院现有九个本科专业(绘画、中国画、书法、雕塑、艺术设计、美术学、建筑、摄影、动画),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覆盖八个二级学科),一个建筑学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一个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2003年获准建立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科专业涵盖了中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动画、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时装设计、摄影艺术、数码媒体艺术、首饰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美术史论、设计艺术史论、艺术管理、设计管理、文化遗产学、博物馆学、艺术考古、书画鉴定、书画修复等近30个专业方向。学院每年招收中专生(附中)、专科生(成人教育)、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各类进修生。现有在职教职工534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800余名和来自十几个国家的留学生百余名。中央美术学院设有条件完好的教室、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专业实验工作间(实验室)设备齐全,技术含量高,有力地支撑了我院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图书馆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美术专业图书馆之一,共有图书近40万册。美术馆藏有珍贵藏品,其中包括明清以来的卷轴画两千多件。美术馆还定期举办本院师生作品展,承办国内外学术水平较高的美术展览。此外,体育馆、多媒体教室均能很好地满足各项教学要求。此外,中央美术学院自行编辑、出版、发行《美术研究》、《世界美术》两本国家一类学术刊物。

中央美术学院教学科研面积共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其中望京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燕郊校区占地205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后沙峪校区占地67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小营校区占地18亩,建筑面积0.6万平方米。

学院从2004年开始试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和新的教学院历,每年设38个教学周,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20周,主要安排学校及各个专业学院规定的必修课程;第二学期10周,主要安排各专业课程及外出教学课程;第三学期8周,主要由学校安排专业选修课程及公共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及专业发展需要自主选择跨专业课程学习。

中央美术学院致力于建设造型、设计、建筑、人文等学科群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现代形态美术教育学科结构,在建构新世纪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促成代表中国最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成果,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美术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注重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创作、研究、教学的高层次人才。面向全国、服务首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传统修养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思考中国美术发展的全局,把握和引领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和学术建构。基于对宏观使命的思考、理解和自觉,在人才培养与储备,在学科建设,在教学实践与成果,在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的建立上,我院都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院将继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并将继续引导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的代表。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传真:+86-10-6477-1011

邮编:100102

网址http://www.cafa.edu.cn

北京电影学院,咨询电话:010-82048291

学院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唯一 一所培养电影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近55年来,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制作为主体,教学、创作、科研并重,多学科,多层次的电影教育体系。

北京电影学院以其优良的教学传统,以及师资力量雄厚,系科专业齐全,教学设备完善,教学秩序规范等独特优势,成为中国培养电影艺术创作、管理及理论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

多年来,北京电影学院以其骄人的业绩,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了一大批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的海内外学子。 北京电影学院还有一支具有很高学术水准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影视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电影教育格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传真:0086-10-82045747

邮编:100088

网址http://www.bfa.edu.cn

北京舞蹈学院,咨询电话:010-68935788

学院简介

北京舞蹈学院位于海淀区风景秀丽的紫竹院公园北侧, 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学制式专业舞蹈院校,是目前中国舞蹈教育最高学府,是当今世界知名的舞蹈院校。

学院始建于1954年,1978年,文化部正式批准成立北京舞蹈学院。1999年,获得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艺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北京舞蹈学院由直属文化部转为“中央和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同年被北京市评为“文明校园”,同时获文化部、人事部颁发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4人,其中高级职称75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总数1804人,其中本科生 1175 人,研究生 138 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 491 人。另外,附中还有学生近千人。

学院现设有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公共事业管理五个专业,有九系(中国古典舞系、中国民族民间舞系、芭蕾舞系、编导系、舞蹈学系、社会舞蹈系、音乐剧系、艺术传播系、艺

术设计系)、两部(公共基础部、音乐部)十一个教学单位,共十八个专业方向。

还有继续教育学院、舞蹈考级教育管理中心、青年舞团和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中

专的附属中等舞蹈学校。学院拥有舞蹈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36个研究方向,拥有艺术硕士(MFA)的培养资格。

作为中国舞蹈教育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一直以来倍受党和国家的重视,学院先后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等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进入新世纪以来,李岚清、贾庆林、李长春、刘淇、陈至立、布赫、铁木尔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和关心学院。特别是2004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学院50周年校庆前夕,

亲自看望了学院第一任校长戴爱莲先生及部分教师代表,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批示:“我非常关心被称为舞蹈家摇篮的北京舞蹈学院,衷心祝愿北京舞蹈学院永远年轻,艺术家的艺术生命之树常青。”

建校50多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努力弘扬“爱国、爱校、爱舞蹈”,“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传统精神,秉承“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校训,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办学之路,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体系为弘扬和传播舞蹈文化,为我国舞蹈事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一流人才,为振兴与发展舞蹈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卓越的办学成绩不断引领着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

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北京舞蹈学院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努力构建和谐舞院,实现学院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为振兴祖国舞蹈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9号

传真:68451413

邮编:100081

网址http://www.bda.edu.cn

中国戏曲学院,咨询电话:010-63351122

学院简介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有近300个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电影、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日趋多元化,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中国戏曲学院对民族戏剧艺术,特别是国剧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在中国戏曲不够景气的境况下,学院党委以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戏曲艺术为己任,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沉着应对挑战,积极战胜困难,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事业发展,使我院的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我院发展历史进程中最好的时期之一,为学院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党和政府的悉心关怀下,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学院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设有10个教学系、部,即表演、音乐、导演、戏曲文学、舞台美术、新媒体艺术6个系和基础教育、体育、研究生、继续教育4个部。

事业规模稳步发展。学院抓住高等教育迅疾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06年12月,全院各类在校生总计2591人,其中在校本科生2020人、硕士研究生107人、留学生5人、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47人、继续教育学生412人。事业规模适度扩大为今后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1978年改制为大学后,学院不断探索高等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不断完善戏曲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先后设置了戏曲表演、戏曲作曲、戏曲导演、戏曲舞台设计、戏曲编剧和音乐表演等本科专业。近年来为适应社会需求和传统学科的内在要求,增设了艺术设计、录音艺术、动画、音乐学四个本科专业,由1978年的两个本科专业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0个本科专业,23个本科专业方向。1995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成为戏剧戏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2003年,戏剧戏曲学被定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并列入北京市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2006年新增艺术学和音乐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经过近三十年大学阶段建设,一个比较完整的戏曲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针对“文革”后教师出现严重断档的情况,学院注重调整教师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在充分发挥李紫贵、王金璐、王世续等著名教授作用的同时,先后聘请曹禺、郭汉城、马少波、袁世海、常香玉、红线女、李世济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担任名誉或客座教授,初步形成了新老结合、院内外结合、在职与客座结合的师资队伍。近年来,我院坚持“引进、培养、提高”的原则,专任教师数由2004年底的181人增加到2006年底的209人,外聘教师103人,生师比为9.64:1;截止到2006年12月,在编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3人,占专任教师的39.7%,有28人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目前,学院师资结构能够适应学科专业建设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在原有戏剧戏曲学硕士授予点的基础上,新增音乐学和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和MFA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研究生教育初具规模。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倡导与关心下,自1996年9月起,我院先后承办了四届汇聚全国最优秀青年演员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开辟了戏曲高层次表演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科研、创作成果显著。以艺术实践、创作、科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学,是我院办学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近年来一批科研和创作成果的取得,对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对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进而对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均起到了积极作用。2000年以来,全院共申请批准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48项,科研经费总额达350万元;由我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改编、移植搬上舞台的新剧目逾20部(出);出版学术著作、自编教材、创作作品等90余部。其中由文化部主持审定、包括戏曲表演、导演、音乐、舞美、创作、史论等12本教材的《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填补了戏曲教育长期无系统教材的空白,成为上海市、山东省、辽宁省、山西省等各地戏曲院校首选教材。这些科研、创作成果有力地支持了学科专业建设,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办学条件根本改善。中国戏曲学院从建校至今已四易校址,初期先后在东城草垛胡同、赵登禹路28号借房办学,后迁入宣武区里仁街3号校园。2000年迁入现址后,教学投入逐年加大,教学设备总额大幅度增长,实验室建设、教室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图书馆建设和校园网建设都得到加强,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学手段不断更新,信息化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校园文化特色鲜明。中国戏曲植根于韵深意远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中,戏曲教育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年轻戏曲人才在中国戏曲学院这个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中华文化的国戏、国学、国艺相互涵摄、相得益彰。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倡导教师对国学精华的引用、推衍和宣传,促进民族思想精华、道德情操、文化精神的传承和传播。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方面,让学生熏习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做人、劝学、励志的经典、富有理趣的经典诗词,既是思想精华的导引,又有文学美感熏陶。民族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成为戏曲人才成长的重要价值滋养。

中国戏曲走向世界作出贡献。近年学院对外艺术交流活跃,先后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艺术学院、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戏剧学院、德国汉堡表演学院、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高等戏剧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韩国汉城艺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等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相继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和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2004至2006年,我院出国访问423人次,其中学生183人次,出国演出团组46个,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逐步成为中国戏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学院所培养人才已成为中国戏曲事业发展的中坚。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6000多名各类戏曲艺术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已是编剧、表演、导演、音乐、舞台美术、教学、科研、管理、戏曲普及、文化宣传等多种行业、岗位上的中坚,形成了戏曲艺术继承、创造与发展的人才群,是支撑当今戏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刘秀荣、张春孝、谢锐青、杨秋玲、刘长瑜、钱浩梁、李光、叶少兰、李长春、冯志孝、关雅浓、李维康、李朝贵、张素英、于魁智、郭跃进、孟广禄、王蓉蓉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目前11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如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等院团中的艺术尖子、骨干演职员和主演,大部分为我院历届毕业生。

学院师生在国内外的重大戏曲比赛中屡屡获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中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奖是全国公认最具权威性的戏剧戏曲艺术大奖。在迄今已举办过的11届“文华奖”评比中,我院的教师、毕业生、校友有60人次获得该奖项;在已举办过的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中,我院的教师、毕业生、校友有51人次获得“梅花奖”,占83人次京剧演员获奖比例的61%;在三届梅兰芳金奖大赛共决出的29位金奖得主中,我院毕业生、校友有16人获得金奖,占55%;从1987年至2005年举办的四次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共产生最佳表演金奖95名,我院的教师、在校生、毕业生有76人获得该金奖,占金奖总数的80%。中国戏曲学院也因此被誉为“戏曲人才的摇篮”。

目前,全院师生认真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方针,进一步总结50多年的办学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戏曲教育的发展规律,认真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建设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艺术大学而辛勤努力。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万泉寺400号

传真:63443686

邮编:100073

网址:http://www.acto.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