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

万寿寺
地址:海淀区万寿寺路121号
邮编:暂无
电话:010-68413380
网址:暂无
地区:509
地图 万寿寺电子地图
联系人
eMail
交通情况
特别提示0

万寿寺介绍

北京万寿寺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明清几代皇朝的大规模兴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1985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建立于此,正式对外开放。万寿寺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南、紫竹桥北,即明清时的长河广源闸西侧。历经万历、康熙、乾隆、光绪历朝的数次大规模翻建,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建筑格局,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万寿寺

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占地三万余平方米。寺内分东、中、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以内共七进院落,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即大延寿殿)、万寿阁、大禅堂、御碑亭、无量寿佛殿、万寿楼等,各殿两侧有配殿配房。东路为方丈院和圃园,即僧人生活区。西路在乾隆年间改为行宫院。 寺庙前,长河奔流,旧时设有码头。每当春末夏初,帝王太后从紫禁城走水路到颐和园避暑,均在此驻跸下船稍事休息。

万寿寺山门上方,有清顺治二年御赐的石匾,上书“敕建护国万寿寺”。山门两侧的卡子墙、撇山影壁的砖雕,构图精细,为不可多得之艺术精品。两侧齐胸高的宇墙虎皮底座,朱墙白顶,色彩分明。 进得山门,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钟楼,右鼓楼。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乾隆八年,移至觉生寺(即大钟寺)。过天王殿是大雄宝殿,内有三世佛、十八罗汉、倒座观音泥塑像。两侧金柱上,有乾隆帝所书楹联:“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清大太监李莲英为了恭维慈禧,特意命人制作了一个面似慈禧的观音像,慈禧的“老佛爷”之名由此而得。现在,此座观音像还摆放在三世佛像的后边。

正殿之后的万寿阁是近年重修的,原阁于民国年间毁于火灾。阁后的大禅堂,为主持讲经说法之地。堂后假山叠石,松柏苍劲,皆为数百年之物。大禅堂后为最后一进院落,内有一片假山,象征普陀、峨眉、清凉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为观音,左为文殊,右为普贤。山后有两株古银杏树分立两旁,饱经沧桑的虬干枝叶高耸入云。其后还有乾隆御碑亭、无量寿佛殿、光绪御碑亭、千佛阁等。无量佛殿两侧原有洋式门两座,建于清乾隆年间,与圆明园之西洋楼同龄,皆为中西结合之产物。隔门与西路的爬山游廊和亭阁相连,亦与东路长满树木的土山相通。

西路是行宫部分,为清乾隆年间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间夹道一分为二。左为寿膳房,右为寿茶房,其后是皇帝、太后驻跸之行殿。行殿之后两侧有爬山游廊,通过小亭到后楼。相传,清末慈禧太后曾于此梳妆,故称“梳妆楼”。再后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专为皇帝讲经之所。东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斋堂,大厨房及僧舍,中为斋堂、前宇、南房,斋堂之后为土山,最后是独院。

北京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艺术博物馆,“藏身”于这座著名的古刹内。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五万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时期蔚为大观。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其它如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烟壶等,不胜枚举。字画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代大师的传世之作。艺术馆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