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RainbowDream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你知道几个?(更新版)

[复制链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50、米开朗琪罗


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布欧纳罗蒂是直观艺术史上的杰出人物。米开朗基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雕刻家和建筑师,给人类留下了风格各异的传世之作,四个多世纪来给观赏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的作品对欧洲绘画和雕塑艺术随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于1475年生于意大利卡普里斯镇,离佛罗伦萨大约四十英里。他早年就显露出天赋,13岁时在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画家基兰达约。米开朗基罗15岁被带到麦第奇宫殿中生活,几乎是被佛罗伦萨君主伟大的罗廉佐看成为麦第奇家族的成员,罗廉佐成了他的保护人。米开朗基罗在整个生活期间都显露出了卓越的才华,常受教皇和非宗教君主委托设计制作艺术作品。他虽然在许多地方生活过,但是他一生的大部时光是在罗马和佛罗伦萨度过的。1564年他在临近89岁寿辰之际去世。他从未结婚。

虽然米开朗基罗并不象他的同时代的老前辈列奥纳多·达·芬奇那样是一个全面的天才,但是他的多才多艺,也给人们留下了其极深刻的印象。实际上他是在人类奋斗的两个独立领域里的成就都曾达到顶峰的唯一的一位艺术家,也许是唯一的人物。作为一位画家,米开朗基罗无论从他传世作品的质量,还是对历代画家的影响来看,都是无与伦比的。他为装饰罗马西斯廷教堂天花板那套巨型壁画被真正地誉为是历代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之一。但是米开朗基罗认为他自己主要是位雕刻家,许多评论家都认为他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的雕刻家。例如他创作的大卫雕像、摩西雕像和著名的圣母抱基督尸体哀戚之雕像皆堪称为登峰造极的艺术品。

米开朗基罗也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他在这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就是设计了佛罗伦萨麦第奇教堂。他还为罗马的圣·彼得担任多年的总工程师。

米开朗基罗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首诗歌,至今尚存下来的大约有300首。他的众多首十四行诗和其他韵体诗直到他去世后很久才发表。这些诗可以使我们深刻地了解他的个性,也清楚地表明了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51、乌尔班二世


今天没有很多人记得乌尔班二世教皇,但是没有谁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象他那样明显和直接,他作为罗马皇帝发动了一场从伊斯兰教徒手中重获圣地的基督教战争,开始了十字军东征。

乌尔班原名欧德·德·拉尼,1042年在法国马恩市附近问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在兰斯任副主教,随即先后担任克吕尼隐修院修士,副院长,红衣主教,1088年当选为罗马教皇。

乌尔班是一位坚强有力、政治敏感的教皇,但这不是他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人们记得乌尔班二世,主要是因为他在1095年11月27日所采取的行动。那一天在法国的勒芒市,他召集了一次伟大的宗教会议。在会上他面对数以千计的听众,发表了一个或许是历史上唯一的最有说服力的演讲── 一个在随后影响着欧洲许多个世纪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抗议侵占着圣地①的赛尔柱克王朝②的土耳其人在亵渎基督教的神圣土地,在污辱基督教的朝拜者。乌尔班呼吁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联合起来,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 一场为基督教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但是乌尔班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远不止是吸引着有利他主义动机的人。他指出圣地是一片肥沃富饶的土地──比人口过剩的基督欧洲要富得多。最后他宣布参加十字军东征可以免除一切苦行(告解),保证赦免十字东征者的一切罪行。

乌尔班这篇演讲对动机最高尚和最自私的人都具有同样的吸引力,在听众当中激起了澎湃如澜的热浪,在他的演讲结束之前,全体听众高呼:“这是上帝的旨意!”这个口号很快就成了十字军东征的战斗口号。在几个月内,第一方面十字军出发了,随后就爆发了一系列长期的神圣战争(有八个方面主要的十字东征军和许多方面小部的十字东征军),这场系列战长达200年左右。

就乌尔班二世自己的情况而言,他在第一方面十字军成功占领耶路撒冷两周后去世,但他未听到占领的消息。

十字军东征的重要性似乎毋庸加以解释,和所有的战争一样,它对参战人员和部队所经过的地区的人们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它为西欧与拜占庭和伊斯兰各国之间的密切往来起了作用,当时拜占庭和伊斯兰各国远比西欧先进。这种往来为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反过来又使现代欧洲文明之花大放异彩。

乌尔班二世教皇被列入此册不仅仅因为十字军东征的巨大意义,而且还因为若没有他的鼓舞就可能不会有十字军东征。显然当时的条件已经成熟,否则人们对他的演讲就会置若罔闻。但是要掀起一场全欧运动,必须得有一个核心人物的领导,某一个国家的国王对此是无能为力的(例如一位德国皇帝对土耳其人宣布一场圣战,且率军进行一场十字东征,很难相信许多英国勇士会加入他的行列之中)。在西欧只有一个人物,他的权威可以超越国界的限制,只有教皇才能提出一项使所有西方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都执行的计划,才有希望使众多的人都服从他的指示。没有教皇的领导,没有他做的那个激动人心的演讲,十字军东征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欧洲运动也许永远就不会出现。

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是谁身居教皇之职谁就会提出十字军东征解放圣地的计划。大多数谨慎的领袖都很难做出一项非常的提议,因为其结果十分难以预测。但是乌尔班二世却有这样的胆略。因此,虽然许多人的名气比他大得多,但是他对历史的影响却比他们硕大而久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52、欧麦尔一世


欧麦尔是伊斯兰教的第二任,也许是最伟大的哈里发①。他是穆罕默德的同时代人,但比穆罕默德年轻,他与这位教祖同样是在麦加来到人世间。他的生年不详,可能是在586年左右。

起初欧麦尔是穆罕默德及其新教的生死对头,但后来却改变其信仰,成为伊斯兰教徒,并且在以后成为其最强有力的支持者之一(与圣·保罗改信基督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欧麦尔成为先知穆罕默德最信任的顾问之一,直到穆罕默德去世为止。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没有指定继承人,欧麦尔立即支持教祖的一位亲密朋友即岳父阿布伯克继位,这样就避免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阿布伯克被公认为是第一位哈里发(即作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阿布伯克是一位成功的领袖,但是只当了两年哈里发便命归黄泉,他明确指定欧麦尔(也是教祖的一位岳父)为他的继承人,因此又避免了一场权力之争。634年,欧麦尔成为哈里发,此后他一直是大权在握,直到644年在麦地那他被一个波斯奴隶暗杀为止。欧麦尔在临死时指定一个六人委员会来推选他的继承人,因而再一次避免了武力夺权斗争。委员会选举奥斯曼为第三任哈里发,他在位期间是从644年到656年。

就是在欧麦尔当哈里发的十年期间,阿拉伯人赢得了最重大的征服胜利,欧麦尔继位不久,阿拉伯军队侵占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这两个地区当时是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在耶尔穆克战斗中,阿拉伯人大败拜占庭军队,同年大马士革陷落,两年后耶路撒冷投降。阿拉伯人征服了整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并且向今日的土耳其进军。639年阿拉伯军队入侵当时也在拜占庭统治下的埃及,不到三年的时间,阿拉伯人就彻底征服了埃及。

甚至在欧麦尔执政之前,阿拉伯人就开始了对伊拉克的进攻,伊拉克当时是波斯萨珊帝国的一部分。然而却是在欧麦尔的统治期间,阿拉伯人在卡迪西战斗(637年)中夺取了决定性的胜利。到641年整个伊拉克都处在了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下。但还不止于此:阿拉伯军队侵占了波斯本身,并且在内哈文德战斗中一举歼灭了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军队。到欧麦尔644年死去时,已经侵占了伊朗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阿拉伯军队的锐气未竭。在东部他们很快就彻底地征服了波斯,而在西部他们继续向北推进。

欧麦尔征服的领域与其持久性刚好同样重要。虽然伊朗人都改信了伊斯兰教,但其国家最终却从阿拉伯人的统治下获得了独立。而叙利亚、埃及和伊拉克却从未获得独立。这些国家完全被阿拉伯化,而且至今依然如此。

当然,欧麦尔需要制订他的军队征服大帝国的政策。他决定阿拉伯人在他们所征服的地区内有军事特权,他们住在卫戍城,不与当地人住在一起;被统治的各族人们要向征服者(大多是阿拉伯人)进贡,只有这样才得以安宁;特别是规定不能强迫他们改信伊斯兰教。从上可以显而易知,与其说阿拉伯人征服是一场宗教战争,倒不如说是一场民族战争,虽然也肯定不乏宗教色彩。

欧麦尔取得的成就确实令人难忘。继穆罕默德本人之后,他是传播伊斯兰教的主要人物,没有他取得的迅速征服的胜利,今天伊斯兰教传播的范围很可能远不及实际上那么广泛。而且他统治期间所征服的领土的大部分地区,自从那时以来一直属于阿拉伯人。当然这些发展的首要功劳显然大多应归于发动者穆罕默德,但是忽略了欧麦尔的贡献是非常错误的。他进行的征服并不是在穆罕默德感召下的自然结果,有些扩张也许必定要发生,但是其范围并不象在欧麦尔的英明统帅下所取得的那样广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53、阿育王


阿育王也许是印度历史上最重要的国王。他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主,是该王朝的创始人旃陀罗笈多之孙。旃陀罗笈多是一位印度军事领袖,他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后的岁月里,征服了印度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在印度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主要的帝国。

阿育王的生卒年不详,也许是公元前300年。阿育王约在公元前273年登位。起初他沿着祖父的脚步向前行走,企图通过军事力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他在统治的第八年中,胜利结束了一场对印度东海岸上羯陵伽国的征服之战。但是当他认识到他的胜利使人类惨遭伤亡时,就感到心惊肉跳。有十万人丧失生命,甚至有更多的受伤致残,阿育王在惊愕和忏悔之余,决定不再用暴力来完成对印度的征服,并且放弃一切侵略性的军事行动。他采用佛教作为他的宗教哲学,努力实践“达摩”规范,包括诚实、仁慈和非暴力。

阿育王放弃了狩猎,开始食素。更有意义的是他采用了各种人道的政治方针,他建立医院和政治保护区,缓和许多粗暴的法律,建筑公路,兴修水利。他还任命特别的政府官员──达摩官吏──来教导人们要虔诚,要相互促进友好关系。在阿育王的国土上,所有的宗教都允许实行,但是他特别注重发展佛教,因而佛教的声望便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佛教的传道团体被派往许多国家,在锡兰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阿育王下令把他的生平和政策都雕刻在他的广阔国土上的岩石和石柱上。这些纪念碑有许多至今尚存,它们的地理分布为我们提供了有关阿育王势力范围的可靠信息,上面的碑文是我们了解他的生涯的主要来源。还提上一句,这些碑文也被认为是杰出的艺术品。

阿育王死后不到十五年,孔雀帝国便土崩瓦解,此后从未恢复。但是佛教得到过阿育王的支持,他对世界的长期影响是巨大的。他登极时,佛教只在印度西北的一弹丸之地流行,但在他死去时,它的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而且迅速传向邻国。除了乔达摩·悉达多本人以外,阿育王对佛教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宗教所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都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54、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是当时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在整个中世纪对基督教学说和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354年奥古斯丁出生在距沿海城河马以南45英里的塔加斯特城(现在阿尔及利亚的苏格艾赫拉斯)。他父亲是个非基督教徒,母亲则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襁褓时未受洗礼。

奥古斯丁甚至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十六岁前往迦太基学习。在那儿他找到了一位情妇,生了一个私生子。十九岁时他立志攻读哲学,不久便开始信仰摩尼教──由先知摩尼约在204年创立的宗教。在年青的奥古斯丁看来,基督教天真单纯,而摩尼教哲理深奥。但是在随后的九年中,他逐渐对摩尼教感到失望。他二十九岁时来到罗马,不久又到了意大利北方的米兰市,在那儿担任雄辩术教授,通晓了一门经过修正的柏拉图哲学──新柏拉图主义,该学说是蒲鲁太纳斯在公元三世纪发展的。

当时米兰的主教是圣·恩布路斯,奥古斯丁听了他的一些说教,对基督教有了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到32岁时他改信基督教,由一度是基督教的怀疑者转变为基督教热情的支持者。387年奥古斯丁接受恩布路斯的洗礼,随即返回家乡塔加斯特。

391年奥古斯丁成为河马市主教的助手,五年后主教去世,当时42岁的奥古斯丁成了河马市的新主教,在随后的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

虽然河马不是一个重要城市,但是奥古斯丁才华卓越,很快就成为基督教界最受尊敬的领袖之一。虽然他体质孱弱,但是却在速记员的帮助下写出了大量的宗教著作。至今尚存的他的布道约有500篇,书信200多封,他的最著名、最有影响的两部著作是《论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后一部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自传之一,是他在四十多岁时写成的。

奥古斯丁的书信和布道中有许多是批驳摩尼教派(一个从基督教中分离出来的教派)和贝拉基教派(当时另一个主张异端的基督教派)的。他同贝拉基教派的辩论是他的教说的一个重要部分。贝拉基是一个修道士,他约在400年来到罗马,讲解几种有趣的神学学说。贝拉基声言:我们谁都没有犯过原罪,我们谁都有选择行善或作恶的权力,一个人若一生正直,取得功绩,就会得到拯救。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受奥古斯丁的影响,贝拉基的观点被宣布为异端,他本人(已被驱逐出罗马)被开除教籍。根据奥古斯丁的说法,所有的人都犯有亚当之罪,仅仅通过个人努力取得的成就是不能得到拯救的,要获得拯救必须靠上帝的恩典。在此以前就有过类似的思想,但是奥古斯丁使先前的论说得到了加强,他的著作通过这些论点巩固了基督教的地位,随后又成为千古不变的信条。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已经知道谁会得到拯救,因此我们当中有些人是命里注定会得到拯救的。这种命中注定的思想大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奈和约翰·卡尔文。

也许比命里注定的思想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奥古斯丁的两性关系的观点。当他改信基督教时就已下定决心放弃性生活(他曾写道:“回避两性关系比回避什么都重要。”)。但事实表明放弃性生活对奥古斯丁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他在《忏悔录》中对自己有关这方面的斗争和观点都做了一定的论述。因为他名声鼎鼎,所以在该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强烈地影响着中世纪人对性的态度。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还把原罪和性欲的概念联系在一起。

在奥古斯丁的一生期间,罗马帝国正在迅速衰落。事实上在公元410年罗马市遭到了艾拉瑞克①所率的西哥特人的洗劫。留在罗马的异教徒自然想要借此机会惩罚罗马人,因为他们为了基督教的利益而抛弃了古代的众神。圣·奥古斯丁最著名的一书《论上帝之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这种指责为基督教所做的辩护。但在该书中还包含着一种完整的历史观,一种后来对欧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历史观。奥古斯丁表述的观点认为罗马帝国无足轻重,罗马市和地球上的其他任何城市都是根本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上帝之城”的发展──换言之即人类精神的进步。基督教理所应当是实行这种进步的媒介(在基督之外不存在着拯救)。因此可以这样说,无论皇帝是异教徒、基督徒或是野蛮人都没有罗马教皇和基督教重要。

虽然奥古斯丁没有采取决定性的措施,但是他提出的论点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世的统治者应从属于罗马教皇。中世纪的罗马教皇为从他的教说中所得出的这个结论而感到高兴。因此他的教说为教会和国家之间的长期斗争打下了根基,欧洲历史在许多世纪中都有这一斗争的特点。

奥古斯丁的著作是使希腊哲学的某些方面传入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因素。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对奥古斯丁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影响,后来又通过奥古斯丁影响着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我们至今还会饶有兴致地注意到:笛卡尔提出过著名的论断“我思我在”,奥古斯丁也提出过隐含这一论断的思想,当然两者的说法各异。

奥古斯丁是黑暗时代之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从所有的主流方面来看,他的著作使基督教学说在整个中世纪基本上具有它所要保持的形式。他是一位杰出的拉丁教父②。他的著作在牧师中拥有广泛的读者。他的有关拯救、性、原罪以及许多其他观点都产生过相应的影响。许多后来的天主教神学家如圣·托马斯·阿奎奈以及新教徒领袖如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受过他的强烈影响。

公元430年奥古斯丁在河马去世,终年76岁。当时一个侵略过摇摇欲坠的罗马帝国的野蛮部落──旺达尔人正在包围着河马市。几个月以后,他们攻克了该市,几乎把全城都焚为灰烬;然而奥古斯丁图书馆和大教堂却安然无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55、威廉·哈维


发明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伟大的英国医学家威廉·哈维于1578年出生在英国福克斯通镇。哈维的伟大著作《动物心血运动解剖论》发表于1628年,被称为全部生理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真是恰如其分。实际上它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直接应用,而在于人们对人体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今天对我们这些从小就知道血液循环流动因而把这一事实视为理所当然的人来说,哈维的学说显然是通俗易懂的。但是现在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东西对早期生物学家来说又是这样的迷惑不解,请看下面当时生物学主要作者所阐述的一些观点:①食物在心脏内转变成血液;②心脏给血液加热;③动脉里充满了空气;④心脏产生“元气”;⑤静脉和动脉血都有涨有落,有时向心脏流入,有时从心脏流出。

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内科医生盖伦曾亲自做过大量的解剖,也对心脏和血管做过细心的研究,但是却从未想到血液会循环流动;亚里士多德也没有想到竟是这么回事,虽然生物学是他的主要兴趣之一。甚至在哈维的书发表之后,许多内科医生们也不愿接受哈维的观点──人体内的血液不停地通过一个闭合的血管体系循环,使血液流动的力量是由心脏提供的。

哈维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来最先形成血液循环这一概念的。哈维估计心脏每次跳动的排血量大约是两盎司,由于心脏每分钟跳动72次,所以用简单的乘法运算就可以得出结论:每小时大约有540磅血液从心脏排入主动脉。但是540磅远远超过了一个正常的整个体重,甚至更加远远地超过了血液本身的重量。因此哈维似乎明显地认识到了等量的血液往复不停地通过心脏。提出这一假说后,他花费了九年时间来做实验和仔细观察,掌握了血液循环的详细情况。

哈维在书中明确指出,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输出而同时静脉把血液输入心脏。由于没有显微镜,哈维无法看到毛细血管──血液从最小的动脉输入静脉的微小血管,但是他却正确地推断出了它们的存在(哈维去世几年以后意大利生物学家发现了毛细血管)。

哈维还提出心脏的功能就是把血液泵入动脉。哈维在这点上如同他在其它每个要点上一样,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且他还给出大量的实验证据,严密地论证了他的学说。虽然他的学说起初遭到了反对,但是到了他的生命完结时已被广为公认。

哈维对胚胎学所做的研究虽然不如他对血液循环那么重要,但也不是没有意义。他是一位细心的观察家。他在1651年发表的著作《动物的生殖》标志着当代胚胎学研究的真正开始。哈维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并同他一样反对先成学说──这种假说认为胚胎即使在其最早的阶段也与成年动物具有同样的总体结构,虽然前者的规模要比后者小得多。哈维正确地提出了胚胎的最终结构是逐渐发展形成的。

哈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每前进一步都留下了成功的足迹,令人回味无穷。他十多岁就读于剑桥大学凯厄斯学院。1600年他前往意大利帕度亚大学攻读医学,该校可能在当时拥有世界上最佳的医学院(值得一提的是哈维就读于帕度亚大学时,伽利略正在那里担任教授)。哈维于1602年在帕度亚大学获医学学位。随后他返回英国,在那里开始了他作为一位内科医生的漫长而成功的生涯。他的患者当中有两名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和查尔斯一世),以及杰出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他在伦敦内科医师学院讲授解剖学,事实上他有一次被选为该学院院长(他谢绝了这个职务)。除个人开业外,他还在伦敦圣·巴托洛梅医院担任多年的内科医生。他的论血液循环的著作在1628年发表后,他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欧洲。哈维结过婚,但没有孩子。他于1657年在伦敦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56、欧纳斯特·卢瑟福



欧纳斯特•卢瑟福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对于我们了解放射性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还是最先研究核物理的人。除了理论上非常重要以外,他的发现还在很大范围内有重要的应用,这包括:核武器、核电站、放射标志物以及运用放射性测定年代。他对世界的影响力相当深厚,并正在增长,其影响有可能持久保持下去。
卢瑟福出生于新西兰并在那里长大。他进入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学院学习。他23岁时获得了3个学位(文学学士、文学硕士、理学学土。)。第二年他获得了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奖学金。他作为一名研究生在剑桥学习了3年,师从于汤姆森教授(J.J. Thomson),汤姆森是当时著名科学家之一。27岁时卢瑟福成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在那里呆了9年,于1907年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19年他回到剑桥大学担任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他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余生。
放射性现象是由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于1896年在进行某些铀化合物的实验时发现的。但贝克勒尔很快就失去了在这方面继续研究下去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卢瑟福的广泛研究。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重要的放射性元素——钚和镭——但没有做出根本性的重要发现。)
卢瑟福最初的发现之一,就是发现从铀中放射出两种区别很大的成份构成的放射散射现象。他将这两种成份命名为阿尔法射线和贝塔射线。他后来证明了这两种射线的性质(它们都包含快粒子),并且指出还存在第三种成分,他称之为伽玛射线。
放射性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关能量吸收问题。贝克勒尔、居里夫妇和其他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能量来自外部。但卢瑟福证明被吸收的能量——它远远大于在化学反应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是来源于每个铀原子内部。正是由于这一工作,他首创了原子能这一重要概念。
科学家以前总以为单个的原子是不可分的和不可变的。但卢瑟福(在一位具有非凡天才的助手索迪的协助下)证实当原子放射出阿尔法或贝塔射线时,该原子就嬗变成一种不同类型的原子。一开始化学家们很难相信这一点,但卢瑟福和索迪完成了整整一个系列的由铀嬗变到铅的放射衰变实验。他还测量了衰变率并提出了“半衰期”这个重要概念。这很快产生了用放射性测定年代的技术。由于这项技术在地质学、考古学、天文学和其他许多领域内的应用,它已成为一项非常有用的科学工具。
这一系列惊人的发现使卢瑟福赢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奖(索迪以后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他最伟大的发现还没到来。他以前就已注意到,虽然在穿透过程中会有轻微的偏移,但快阿尔法粒子能够穿透很薄的金箔(留下了看不见的小孔!)。这表明金原子的内部是柔软的,而不是像科学家们以前认为的就像“细小的台球”那样是相当坚硬不可穿透的物体。给人的感觉是,那些既小又坚硬的阿尔法粒子穿透金箔就像高速运行的子弹穿透果冻一样。
但是卢瑟福(同两个年轻的助手一起)发现,有些阿尔法粒子在打击金箔时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事实上其中的某些粒子恰好被反弹回来。卢瑟福感到这里面包含着某些重要的东西,他将实验重复进行了多次,并仔细计算了散射到各个方向上的粒子的数量。然后,通过非常困难但最终令人信服的数学分析,他指出只有一种对实验结果的解释:金原子内部包含一个几乎完全是空的空间,而几乎所有的原子质量聚集在原子中央一个非常细小的“原子核”内!
就像是一记重拳,卢瑟福的论文(1911年)粉碎了我们长久以来对世界的常识。如果甚至是一小块金属,它似乎是最坚硬的物体,但它的内部竟然几乎全是空的,那么任何坚固的东西都可能突然分解成灰烬散播到无际的空间中去。
卢瑟福关于原子核的发现是所有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当波尔两年后发表他的著名论文,将原子描绘成是由量子力学支配的微型太阳系时,他使用卢瑟福的核原子作为他模型的出发点。同样,当海森堡和薛定谔运用矩阵力学和波力学构造更为复杂的原子模型时,他们也借助于卢瑟福的发现。
卢瑟福的发现还产生了一门新兴科学:即对原子核本身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卢瑟福同样是一位先驱者。1919年,通过用快阿尔法粒子轰击氮原子,他成功地将氮原子核转变成氧原子核。这是一项古代炼金术士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成就。
很快,人们便认识到核转变可能是太阳能的来源,进而归纳出原子核蜕变是原子弹和核电站发电的关键过程。卢瑟福的发现因而远远超出了科学兴趣本身。
卢瑟福属于那种“性格极为外露”的人,他总是给那些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个子很高,声音洪亮,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并且极不谦虚。当他的一位同事评论他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并总是处在科学研究的“浪尖”上时,他迅速回答道:  “说得很对,为什么不这样?不管怎么说,是我制造了波浪,难道不是吗?”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1: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57、约翰·加尔文


著名的新教①神学家和道德学家约翰·加尔文是欧洲历史上的主要人物之一。四百多年来,他的有关神学、政治、个人道德和工作习惯等许多不同学科的观点影响着数以亿计人的生活。

约翰·加尔文(原名琼·考文)于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在巴黎蒙泰居学院毕业后到奥良尔大学攻读法律,也在布尔日大学攻读过法律。

正当加尔文年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把自己的“95条论纲”张贴在维腾贝格大学教堂大门上并由此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从小就成为天主教徒,但是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受迫害,他不久便离开了他一直生活的巴黎。他经过一个时期的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瑞士巴塞尔市。从此他隐姓埋名,努力钻研神学。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了新教的基本信仰,并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使他一鸣惊人。

1536年末期他访问了瑞士日内瓦,当时那里的新教势力正在迅速增长。他在那里住了下来,被聘为新教团体的领袖和导师。但是宗教狂加尔文和日内瓦人不久便发生了冲突,1538年他被迫离开日内瓦。但是1541年他应邀重新归来,这次他不仅是该市的宗教领袖,也是具有实力的政治领袖,直到1564年死去为止。

在口头上加尔文从来都不是日内瓦的独裁者:大多数市民都有选举权;许多合法的政治权力都在一个二十五人委员会的掌握之中,而加尔文又不是委员会委员;若得不到委员会中大多数委员的拥护,他随时都可能被驱逐(事实上他在1538年就是被驱逐出去的)。然而在实际上他却统治着这个城市,1555年以后他成了一个无名有实的独裁君主。

在加尔文的领导下,日内瓦成为欧洲新教的领导核心。他在其它国家特别是在法国为发展新教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一时日内瓦被称为“新教罗马”。他返回日内瓦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为那里的新教教会起草了一套教会规章,规章为欧洲许多其它新教建立了一个模式。在日内瓦期间,加尔文记叙了许多有影响宗教的发展历程,继续修改《基督教原理》,同时还做了许多次关于神学和《圣经》的演讲。

加尔文统治的日内瓦相当阴森古板。不仅已婚之间的私通和未婚之间的私通被认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而且赌博、酗酒、跳舞和唱黄歌也皆属于被禁之列,违犯者要受到严厉的制裁。法律规定都要按指定的时间上教堂,冗长的讲道司空见惯。

加尔文大力提倡勤奋工作。他还支持教育,日内瓦大学就是在他当政期间建立起来的。

加尔文这个人气小量狭,凡是他视为异端分子的人就会很快被处以死刑。他的受害者当中最有名的是西班牙医生和神学家米歇尔·塞维塔斯(这样的受害者大有人在)。塞维塔斯不信三位一体说②,到日内瓦就被逮捕审讯,以致终被火刑处死(1553年)。此外在加尔文当政期间,还有几个人因有耍巫术的嫌疑而被处以火刑。

1564年加尔文在日内瓦死去。他结过婚,他的妻子在1549年夭折,他们的独生子一生下来就命归九泉。

加尔文的主要意义并不在于他置身参加的政治活动,而在于他所传播的思想体系。他强调《圣经》的权威和重要性;同路德一样,他否认罗马天主教的权威和重要性;同路德、圣·奥古斯丁和圣·保罗一样;他认为人人都是罪犯,解救只能从信仰中来,而不能从良好的业绩中来。加尔文有关宿命论和定罪论的思想特别鲜明突出。他认为上帝在不考虑功绩的情况下就已经决定了谁该得到解救和谁该受到惩罚。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还要在乎道德行为呢?加尔文的回答是:“选民”(即上帝挑选的要接受基督求解救的人们)也是被上帝选中的,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表现正直。我们得到解救并不是因为我们行善,但是我们行善因为我们是为了解救而被选中的。虽然这种说教在有些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却鼓舞过许多加尔文教徒过着格外正直虔诚的生活。

加尔文对世界影响很大。他的神学学说最终赢得的信徒甚至比路德的还多。虽然路德教派在法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居统治地位,但是加尔文教派却在瑞士和荷兰占了上峰。在波兰、匈牙利和法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少数加尔文教派,苏格兰的长老会教友是加尔文派教徒,如同法国的新教徒和英国的清教徒是加尔文派教徒一样。清教徒在美洲的影响当然是即深刻又持久。

加尔文统治的日内瓦可能与其说是民主政治倒不如说是神权政治。但是加尔文主义的最终作用是增强了民主政治。加尔文教徒在如此众多的国家内均属少数派,也许就是这一事实使得他们易于对已建立起来的政权加以限制,或者加尔文教会内部组织比较民主是一个因素。然而不管原因如何,最初的加尔文教派堡垒

(瑞士、荷兰和大不列颠)也变成了民主政治的堡垒。

有人认为加尔文学说对所谓的“新教劳动原则”的创立和资本主义的崛起是一个主要因素。不过很难估计出这种论断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例如,在加尔文出生很久以前,荷兰人民就享有勤劳的美誉。但是认为加尔文坚决主张的勤奋工作态度对其教徒没有影响也是没有道理的。也许值得注意的是加尔文允许收利收息,这是一种为大多数早期基督教道德学家所谴责的行为,但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却有重要的作用。

加尔文在本册中的名次应排多高呢?加尔文的影响主要限于西欧和北美,而且他的影响在过去一个世纪中显然是在急剧地下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加尔文主义问世的许多功绩应归于耶稣、圣·保罗和路德这样的早期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1: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58、孟德尔


孟德尔今天以遗传基本原理的发现者而驰名于世。然而他在有生之年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奥地利修道士和业余科学家,他那光辉的研究成果却被科学界所忽视。

孟德尔于1822年出生在海因珍多弗镇,该镇当时在奥地利境内,现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1843年他进入奥地利布鲁恩(现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一家奥古斯都修道院。1847年他被任命为牧师。1843年他参加一次获得教师证书的考试,但未能如愿,他的生物和地质的分数最低!但是他所在修道院的院长却送他上了维也纳大学。他从1851年到1853年在那里学习数学和自然科学。孟德尔从未获得过一个正式的教师证书,但是从1854年到1868年他在布鲁恩现代学校担任自然科学代课教师。

与此同时,孟德尔从1856年起开始进行他的著名的植物育种实验。1865年他推导出了著名的遗传学定律,他将定律用一篇论文表述出来,并将论文呈交给布鲁恩自然历史学会。1866年他的成果被发表在该学会学报上,题目是“植物杂交实验”。三年后又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第二篇论文。虽然布鲁恩自然历史学会学报不是一家有名望的杂志,但却为主要的图书馆所收藏。此外,孟德尔把他的论文送一份给遗传学的主要权威卡尔·纳基里。纳基里读过论文后给孟德尔做了答复,但却未能理解该论文的重大意义。此后孟德尔的文章大体上被忽视了,实际上几乎被遗忘了三十多年。

1868年孟德尔被任命为牧师会会长。从那时起,行政的职责使得他没有什么时间继续搞植物实验。1884年当他六十一岁去世时,他那光辉的研究成果几乎被世人遗忘,他从未得到过任何承认。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直到1900年才被重新发现,当时有三位不同的科学家(荷兰的雨果·德·弗里斯,德国的卡尔·考伦斯,奥地利的埃里克·冯·车尔麦克)各自独立工作,却都意外地发现了孟德尔的文章。他们三人中每人都做自己的植物实验;每人都独自发现了孟德尔定律;每人在发表自己的结果之前都在查阅文献中找到了孟德尔的原文;每人都认真地引证了孟德尔的论文,用自己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孟德尔的结论。一个多么奇妙的三重巧合啊!同年也有一位英国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孟德尔的原文,并立即使其得到了其他科学家的重视。到了年底,孟德尔得到了他有生之年就应该得到的祝贺。

孟德尔发现了哪些遗传事实呢?第一,他发现所有的生物体内都存在着基本单位,今天称为基因,遗传特征就是通过基因从亲代传给了子代。在孟德尔研究的植物里,每项个体特征都是由一对基因决定的。一株个体植物通过遗传获得一对基因,这对基因来自每对亲代的每对基因中的一个。孟德尔发现如果两个通过遗传获得的具有一种给定的特征基因不相同的话(例如,一个代表绿色种子,一个代表黄色种子),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只有显性基因(在这种情况下指黄色种子)的作用才能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个体植物中表现出来。但是隐性基因并没有被毁灭,可能会传给这个植物的后代。孟德尔指出每一个生殖细胞即配子(相当于人的精子细胞或卵子细胞)只含有每一对基因中的一个。他还指出至于一对基因中的哪一个出现在一个个体配子内,并且传递给个体的后代,这完全是一个机遇的问题。

孟德尔定律虽然已被稍加修饰,但却是现代遗传学的起点。孟德尔的发明使许多年资高深的、杰出的职业生物学家都感到迷惑不解。作为一名业余科学家,孟德尔竟能做出这样的发明,原因何在呢?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在研究中选择了这样的一类植物:它们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其中的每一个都是由单一的一套基因所决定的。如果他所研究的植物的特征都是由几套基因所决定的话,那么他的研究就会极其困难。但是如果他不是一位相当仔细耐心的实验者,这个运气就会从他的手中溜掉;如果他认识不到对观察做统计分析的重要性的话,这个运气也会不翼而飞。由于上面提到的是随机因素,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预见一个个体子代会有什么遗传特征,只有通过做大量的实验(孟德尔记录下21,000棵个体植物的实验结果)及对结果做统计分析,孟德尔才能推导出他的定律。

显而易见,孟德尔遗传学说是对人类知识的重要补充,我们的遗传学知识可能在将来甚至比以往和现在会有更重要的应用。但是在决定孟德尔的名次时还要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由于孟德尔在世时他的发现受到忽视,并且他的结论是由后来的科学家独自从新发现的,人们可能认为他的研究成果是使他人耗精费力的一纸空文,没有多少保存的价值。如果把这个论点推向极端,人们可能会得出孟德尔完全无资格进入本册的结论,正如由于哥仑布、哥白尼和约瑟夫·李斯特而把莱夫·埃里克森、阿里斯塔克斯和伊格纳兹·塞梅尔维斯摒出册外。

但是孟德尔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只是被遗忘一时,而一当慧眼识珠,则迅即为人所周知。而且德·弗里斯、考伦斯和车尔麦克虽然都独自地重新发现了他的原理,但却最终都读到了他的论文,并且引证了他的结果。最后,没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如果没有德·弗里斯、考伦斯和车尔麦克,孟德尔做的工作就不会产生影响。孟德尔的文章已被W·O·福克列入一个发行广泛的遗传著作的目录中。这个目录可以确保该学科中迟早要有某个认真的学生会意外地读到孟德尔的文章。人们可能会注意到其他三位科学家谁也未曾要求把发明遗传学的功劳归于自己,而且所发明的原理被普遍称为“孟德尔定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901

回帖

113

积分

班长

品味寂寞

积分
1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59、马克思·普朗克


1900年德国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在科学界一鸣惊人。这一假说认为幅射能(即光波能)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流的形式,而是由小微粒组成的。他把这种小微粒叫做量子。普朗克的假说与经典的光学说和电磁学说相对立,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使人们对物质性和放射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普朗克于1858年出生在德国的基尔市。他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二十一岁时在慕尼黑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一时曾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889年任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28年70岁退休为止。

和其他几位科学家一样,普朗克对黑体幅射问题也很感兴趣,黑体幅射是描述给绝对黑体加热来做电磁幅射的术语(绝对黑体是不反射任何光而完全吸收所遇见光的物体)。实验物理学家们甚至在普朗克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之前就对这样的物体幅射做过认真的测量。普朗克取得的第一项成就是提出了一个用来正确描绘黑体幅射的相当复杂的代数公式。这个代数式完美地概述了实验数据,在今天理论物理学上仍常常使用。但是却有一个问题:公认的物理学定律预示存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式。

普朗克对这个问题沉思默想,终于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学说:幅射能只能以普朗克称为量子这个基本单位的整倍数形式幅射出来。根据普朗克学说,一个光量子的大小取决于光的频率(即颜色)且与一个物理量成正比。普朗克把这个物理量缩写为h,现在被称为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假说与当时流行的物理概念完全对立,但是他却利用这一假说在理论上准确地推导了正确的黑体幅射公式。

普朗克假说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因此若不是他以顽固保守的物理学家而著称,他的假说无疑会被当作一种荒诞的思想而弃之一边。虽然这一假说听起来很离奇,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却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

当初大多数物理学家(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内)都认为这一假说不过是适应面很窄的一个数学假设。但是几年以后表明普朗克的概念还能应用于除黑体幅射以外的许多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1905年爱因斯坦用这一概念解释光电效应,1913年尼尔斯·玻尔在他的原子结构学说中也使用了这一概念。1918年普朗克获得诺贝尔奖。他的学说基本正确而且在物理学理论方面具有根本重要的意义。

普朗克坚决反对纳粹分子,这使他在希特勒时代的处境十分危险。他的次子有一次参与一伙军官暗杀希特勒的密谋,但因刺杀未遂于1945年初被处以死刑。普朗克于1947年去世,终年89岁。

量子力学的发展可能是二十世纪中最重要的科学发展,甚至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要重要。普朗克常数h在物理理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被认为是两三个最基本的物理常数之一。它出现在原子结构学说、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幅射学说和许多科学公式中。普朗克最初计算出来的常数数值比今天使用的相差百分之二。

一般认为普朗克是量子力学之父。虽然他对此理论后来的发展没有起什么作用,但是若把他的名次排得太后是不公正的。他所做的起始突破非常重要,使人们在思想上摆脱了先前的错误概念。因此他的继承人才能创立出今天这样完美的学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京城网 ( 京ICP备05059162号 )

GMT+8, 2024-5-31 16: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