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流在京城老字号饭馆的趣事儿

时间:2013-01-26 00:32:20 来源:网络 点击:0

5、全聚德

全聚德,中华著名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全聚德创始人是杨全仁。他初到北京时在前门外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杨全仁对贩鸭之道揣摩得精细明白,生意越做越红火。后来经一风水先生指点,他将店名定为“全聚德”,又请一位对书法颇有造诣的秀才书写了“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匾额挂在门楣之上。那字写得苍劲有力,浑厚醒目,为小店增色不少。

邓颖超曾救过全聚德老掌柜

据说,“文革”时全聚德当时的老掌柜杨福来曾受到造反派的批斗,被下放到南苑的猪场喂猪。有一天,邓颖超陪外宾到全聚德吃烤鸭,问当时的负责人:老掌柜呢?在平时,周恩来、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每次来就餐,都是杨福来招待,大家都习惯叫他老掌柜。负责人不好意思说他喂猪去了,随口说他病了。几天以后,邓颖超又陪外宾来全聚德吃饭,还是没见到杨福来。以为他“病”得不轻,就对负责人说,我要到老掌柜家看看他。最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终于给杨福来落实了政策。

据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十分钟爱烤鸭,他曾调侃说,有谁想看我的《红楼梦》并不难,只要他用南酒和烤鸭来招待我就可以。

全聚德的“德”字为何少一横

很多人注意到,全聚德挂了一百多年的牌匾上,“德”字竟然少一横。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多音字一样,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也是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6、来今雨轩

北京中山公园内有个“来今雨轩”,它建于1915年,是著名的茶楼和饭馆,也是近代一些社会名流聚会之所。主体建筑具有浓郁的古典色彩,庭院内花草环绕、假山、小桥、喷泉、瀑布相映成趣。沿叠翠廊拾阶而上,凭栏远眺,只见古树苍苍,故宫、人大会堂等建筑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风景极为优雅。来今雨轩以经营红楼菜肴闻名。

来今雨轩得名杜甫的诗前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塌,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来今雨轩”匾原系民国时期总统徐世昌所书,是指所识朋友欢聚一堂之意。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大学教授、鸿儒名医,常来此聚会。柳亚子组织的“南社”活动也曾在此举行。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诞生在这里

著名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对来今雨轩情有独钟,他喜欢来今雨轩,不管是春柳含烟、蝶舞莺唱,还是冬雪堆玉、老梅燃情,也不管是秋菊噙香、黄叶流金,还是夏荷出水、翠竹临风,这里都给人一份惆然脱俗的美。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缘》便诞生在这里。

那是在1929年5月,张先生在来今雨轩举办的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的宴会上,与《新闻报》严独鹤先生相识,严独鹤先生向他约稿,张恨水爽快地应了下来。那一段时间里,他便揣上铅笔和笔记本,徜徉在中山公园,坐在来今雨轩思考文章的思路。当初夏的阳光透过头顶上的席棚缝撒下一片斑斑点点的阳光时,他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向他走来,为他吟唱出一曲爱的悲歌,这歌声流入到张恨水的笔记本中,汇成了一部不朽之作《啼笑因缘》。

“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对这里十分钟爱。据《鲁迅日记》中记载,自1917年至1929年,鲁迅先生曾27次到来今雨轩就餐、饮茗、交谈、阅报、翻译小说,他翻译的小说《小约翰》便是在这里完成的。另外,陈垣、陈寅恪、萧乾、蔡锷、冰心、叶圣陶、李大钊、高君宇等社会名人也多次到来今雨轩饭庄就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