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自来水的来历

时间:2011-04-16 17:10:09 来源:网络 点击:0

北京自来水于1908年开建,到现在整整 100年了。

作为13亿人的国都北京,从重大的国家政务活动到城市建设、运转的方方面面,没有一天能够离开自来水的供应,然而,有多少人知道或曾追问:京城的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呢?是什么时候、在怎么样的历史条件下、由谁主持操办这项工程的?

这就要从100年前说起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的一天,慈禧太后于颐和园召见不久前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调升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袁世凯,说到京城屡遭火患而问计于袁“防火有何善政?”袁世凯“以自来水对”。这是由于袁在天津(直隶)为官多年,而天津早在4年前,即光绪二十九年 (1903)便有了自来水,深知自来水的种种便利和优越。与此同时,袁向慈禧太后举荐周学熙入京筹办此事。

周学熙(1866-1947),安徽至德县 (今东至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其父周馥,是洋务派首领李鸿章的重要幕僚,官至两江、两广总督,也曾任四川、直隶布政使,属大清官场要员。周学熙本人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起在袁世凯手下效力,协助袁推行“北洋新政”,成绩彰显,如周自述:“蒙袁公深赏,遂逢知遇,叠绾要差”,先后出任银元局总办,直隶工艺总局总办、督办,北洋支应局总办,官银号督办,署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经袁奏保,加“二品顶戴”,后又奉旨赏“三代正一品封典”。同时又是经营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等近代工业,亦官亦商的知名企业家。

调周学熙入京筹办自来水,毕竟是件公事。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农工商部三位大臣联署,呈奏折称:周学熙在直隶“历办工艺局厂,成绩昭著”,属“谙悉商情、声望素孚”之员,“总理京师自来水……必能措置裕如,不负委任”。不数日即获准。周随即入都,派在农工商部丞参上行走,具体承办筹建京都自来水事宜。

周学熙并没有受过供水工程一类的专业训练,更非精通自来水事业的行家里手,但他凭借着对国外近代工业文明的了解,以及在直隶创办实业所积累的经验,以超常的速度,当月便拟就了《创设京师自来水公司大概办法》,文不足千字,却是一份全面的、纲要式的自来水筹建规划书。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公司定性为“官督商办”,“定名为京师自来水有限公司,一切按照公司商律办理,以符名实”。官督商办是当年政府财力不足,于民间集资办实业的一种时兴做法,后来被概括为“官任监察保护之责,商任集股经理之事,官商协力维持,于是乃臻妥善”。

第二,筹集建设资金。公司初创,“首以召集股本为要图”,创建自来水是项大工程,“需款繁浩,非厚集股款决不足以济事”。拟定募集300万银元,分30万股,每股10元;又规定“专招华股”,以保护民族企业权益。为鼓励先行投资人士,将予以优惠。所有招股事项,统由设在天津的直隶官银号承办;在股本未集齐前,创办自来水公司的费用,由官银号先行垫付。

第三,“筹足水源为第一要务”。这是创建自来水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否则将成为“无米之炊”。周学熙在“连日履勘近郊水道”的实践基础上,确认“以安定门外沙子营迤下孙河水源尚旺”,即今位于朝阳、顺义二区交界,温榆河一带。其上游分别是北山沙河及西山清河,合流至孙河,“水势颇大”,拟“就河筑大圩一区,储水足供两三个月之用”。另一工程为铺设输水管网,需请“奉辰苑(主管皇家园林、河道的机构)、民政部、步兵统领衙门”等部门协同,勘查城厢道路、沟渠、依实绘图备用。

第四,请求官方予以政策支持。鉴于工程成本巨大,“且事属创举,民间风气未开”,估计二三年内难保股东应得利息,故要求参照外国对民间公益事业“率由国家给予补助金”,以及近年直隶兴办实业予以官款接济的做法,由直隶总督统筹,每年拨官款15万两。做“保息”之用,待公司运转正常,再“分期缴还”。同时,要求比照铁路建设先例,凡经“关卡暨京师崇文门,一律豁免厘税”,以减轻建设成本。

至于其他如招股办事,拟定详章,定机购料,选用员司,招募技师、工匠等,概由周学熙“分别妥筹”,全部工程估计需时二三年。

农工商部据此奏专折呈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遂即获准,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

首先是配置工作班子,选定办公地点。周学熙首选同乡、长期共事又有姻亲关系的孙多森为副手,并由北洋各局借调得力人员,包括后来担任公司总理的“候选知府”马学庭,皆因人员熟络,便于开展工作。暂选定东四牌楼钱粮胡同租房办公(后迁至前门西城根新址建办公楼)。

其次,遴选设备、工程承包商。其时,我国近代制造业主要在军火、冶炼等少数行业,新建自来水所需材料、设备都需靠外洋进口。一时在华各洋行争相竞售,乃至“巧揽强售,诡计百出。”周学熙“以镇静淡泊处之”,经认真考察,最后选定德商瑞记洋行承包,除因报价较合理外,也因它曾承办天津自来水的建设,“熟悉中国北方天时地势,且于孙河一带水源考察有年”。最终以一百三十七万五千两之价,洋商承诺供应“德国著名大厂极新式而又极坚固耐久之头等正号机器”,并“以全工告成,全城用水六个月验收”等为条件于周学熙到任后不足两个月,便签订了合同,足见其办事效率之高。

再次,关于集股筹资。在周学熙主持下,制定了招股章程,于报刊登载招股“广告”,发布“招股启示”,大力宣传诸多“利好”信息,如提前交足股金,每10股可获赠1股;有官款承诺保息,“以昭大信”;自来水为“人人必须,日日消耗”,“取诸自然”,销路“无滞”,一旦投资,可“坐收巨利”等九大“特色”,几乎全无风险。经官银号津、京、沪、汉等号及广东日升昌8家银号办理,仅3天即将300万股金全数收足。后周学熙等再三核标,认为有270万元即敷应用,为避免资金积压,减少股息支付,遂退回天津银号30万元。

其他如征购土地,采办石料等事项,均有序进行。

然而,总有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一次施工中遇到宗室贵族一“隆君”茔地,“忽出阻止”,认为掘地坏了他家风水,甚而制造“安设水管硬刨坟墓”的谣言,故意骚扰,妨碍施工达两个月之久。对此,除报请相关官府“会勘”外,周学熙以朝廷官员名义登报辟谣,并警告对“招摇生事之人”,将“彻究重惩,决不宽贷”。经各方调停,矛盾终于得到解决,但却影响了工程进度。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载湉于瀛台涵远殿“崩”,时隔不足20小时,掌控国家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也“崩”于中南海仪鸾殿,这便成为了“全国大丧”,内务府在出殡前要组织“演习大杠”,通过内城巡警总厅下文件,要求公司于宣统元年(1909)二月二十日前,将出殡线路(主要在内城西部景山以东,经地安门、西四牌楼、出阜成门)的路面“修理平坦”。公司调动人力突击三昼夜,或抢工埋管,或对来不及埋管的沟槽还土填埋,垫平夯实,直到出殡后才复工重新挖沟埋管,工程一停一返,使进度大受影响。

施工过程中还发生外商瑞记洋行不能按期供货,所供器材与图纸不符,以次顶好乃至发生水管炸裂等问题,经催办、交涉,有的甚至经周学熙亲自过问,才一一得到解决。

供水前,周学熙安排人员及时拟定了包括入户安装专管、街市龙头供水、试办承包龙头、水夫雇用等准备营业的规章制度。同时,发挥“官督”职能,经农工商部奏准,对自来水水管沿线设施,责成“地面官出示晓谕,切实保护”。对上游清河、沙河“二十里以内”,亦责成“该管地面官言谕居民认真防护堤岸,培植树株,以养水源,并严禁侵害作践及倾弃污秽。”

京师自来水工程在周学熙的总理指挥下,经过 22个月的精心规划,悉心组织,建成了孙河、东直门两座水厂,浊水、清水、滤沙等池18处,铺设大小口径钢管总长370余里,装设街头售水龙头420余个。“其水源之远,地面之广,管线之长,远非他埠可比。”在实收股本270万元的资金保证下,除已支及应备善后各款外,仍净余33万余元,皆因“多方撙节”所致。公司决定先于内外城“繁盛之处”设4个供水点,对居民“放水奉赠”,并备“水票”免费分发,事先以广告形式在京城数家报纸刊登,告知民众;而正式售水时间定为宣统二年(1910)二月初十。也正是在这一年的2月,京师自来水公司召开股东成立会,推举马学庭为总理,王筱汀为协理,周学熙则以农工商部丞参身份派为监督。与此同时,周学熙还为公司今后营业提出了“勿图速效,勿务近功”的方针,“要以设法使用户方便,小民得利为宗旨”。应当说这一“方针”和“宗旨”,在今天也仍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然而,好事多磨,新生事物往往有曲折、坎坷的遭遇。周学熙晚年回忆那段时间的问题写道:(自来水)开办之初,招股虽易而营业则甚难。因内城旗人谓为洋水,又道其“专走地道,不见阳光”,是“阴水”,疑畏拒饮。山东水夫又把持之,出种种阻力以相刁难。百年前的中国尚处于从长年的闭关锁国向风气乍开的阶段过渡,对外洋的工业文明带来的新事物多抱有:“身所未经,则以为异;目所不见,耳所不闻,则以为怪”的心态。对此,周学熙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分别用文言文、白话文通过报刊广告解疑释惑,一方面利用旗人的皇权观念,说办自来水“系懔遵先朝谕旨”是“奉皇上旨意办的”;一方面又调动人们的爱国情感,称自来水的兴办“全集的是中国股,全用的是中国人”。同时宣传公司“用化学法,化验街上龙头放出的自来水,真正是性质纯良,十分清洁”,“于人的卫生上极为有益,大家吃着,没有不身体强健的”。此外,公司还采用经济手段,连续3个月减价一半进行促销。科学事物毕竟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自来水的优越性逐渐为广大民众承认,不足半年,自来水的用户或自己从街头公用龙头挑水回家,或由水夫挑送入户,已十分踊跃。

京师自来水的建成,清农工商部给予周学熙 “坚苦卓绝,才力过人”,“识诣精深,心力敏锐”,“讲求事业,力图富强,求之近时,不可多得”等较高的评价。转年,周以将出国考察为由,辞去了公司监督一职。

就在自来水实现供水不久,宣统三年 (1911),辛亥举义,革命军起,宣统逊位,清廷覆亡,新的共和国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帝制。然而,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外国列强充当军阀的后台,本来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却没有给国家、人民带来安宁,各派政治势力、各路军阀,争斗不休,政局动荡,国运多难。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问世不久的自来水事业可谓生不逢时,失去了官方的保护,社会的无序使偷水事件屡有发生,拖欠水费者日益增多,物价不断上涨,水费却不能调整,加之当年投建“成本费巨”,公司领导层又不善经营,很快便出现了亏损,无法实现对股东保息的承诺。迫于形势,于民国元年(1912)4月,召开股东会实行改组,取消代表官方的“监督”,推举周学熙为总理,取代辞职的马学庭,王筱汀仍留任协理。周、王二人对公司励行整顿,强化管理,果断实行裁员减薪,周、王本人更是率先垂范,不领取薪酬,公司经营状况迅速改观,当年便扭转了亏损局面。

不久,周学熙应袁世凯命,于1912至 1914年间曾两度出任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因袁世凯洪宪称帝,周“坚不附和”,遂请病假“远嫌疑以避祸”。

京师自来水于衰败的清末起步,称得上是一项迈向近代文明,普惠于民的城市建设事业,实现了“振兴京师水利,便益卫生、消防为急务,思以人事补天时地利之不逮”,“既利民生,尤便民用”的宗旨。其水厂建设和所铺设的管道,奠定了京城供水体系的初步格局。在一个世纪前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下,先人们追求近代文明的创业精神、认真敬业的工作效率,以及与时俱进的革新理念,有许多仍是值得今人效法的。

--
--
Tags: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