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火神爷怎么烧了自己的庙

时间:2012-03-05 11:01:23 来源:国际在线 点击:0

火神庙是主祀火神的处所。在老北京,由于四合院大多都是土木结构,大量使用易燃的木材、席篾、油麻、老漆之故,防火能力极为薄弱,稍一不慎,就会酿成火灾。而且,由于旧时京城水系极不发达,远水不解近渴,连紫禁城里都不得不在各处宫殿的前院里,设置硕大的储水铜缸,以便不时之需。而老百姓居住的狭窄胡同,有的连车轿都难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来不及施救,只好任火势蔓延。因此,人们对于火神格外敬畏。于是,在很多地方建起了火神庙。

据《北平庙宇通检》记载,民国初年,只北京城内就有火神庙17处。现在保存下来的规模较完整的有什刹海火神庙、琉璃厂火神庙、花市火神庙等。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名声最响、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传奇故事最多的,当属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前什刹海畔的火神庙。

什刹海边的这座火神庙全称为火德真君庙,始建于唐代贞观六年(公元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座火神庙原来的殿顶都是灰瓦,内外各有一座牌楼。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重修。明万历年间,因宫廷连连发生火灾,于是下令扩建火神庙,并将殿顶改成琉璃碧瓦以压制住火。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时,“门及后阁俱加黄瓦”(清代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火神庙的山门和后阁顶上又被改成了黄琉璃瓦覆顶。

关于这座火神庙的气派与环境之优美,明代文人袁中道有一首《火神庙小饮看水》的诗:“作客寻春易,游燕遇水难。柳花浓没地,鸥貌静随湍。歌舞几成醉,尘沙不入澜。石桥深树里,谁信在长安?不敢望浮舟,聊欣漱静流。”

然而,就像老百姓俗话说的“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火神爷竟也有时糊涂地烧了自己的庙――在袁中道逛过什刹海火神庙后不久,一场大火将整个庙宇烧成废墟。明朝万历年间,发生在地安门外火神庙的这场火灾,成为一种莫大的讽刺。

尽管火神爷有时并不灵验,但作为人们精神世界中的所谓神灵,仍然被顶礼膜拜着。昔日每逢皇宫发生火灾,皇帝就要派官员到火神庙祭祀火神。据《穆宗实录》记载:清光绪帝大婚前夕,皇宫里发生大火,太和门及东西配殿被焚。慈禧太后非常害怕,在大臣和太监李莲英的陪同下,亲赴什刹海火神庙敬香,祈祷火神,保佑平安。光绪大婚之日,皇后必须要经过太和门才能进入后宫,由于烧毁的太和门一时无法重建,慈禧太后只好命宫里的棚匠临时扎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纸太和门。

1984年,火神庙被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的主要建筑灵宫殿、火神殿、斗姥阁和万岁景命阁(俗称“玉皇阁”)等,均保留了明代的形制和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