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燕园57件石雕石刻文物“云上安家”

时间:2020-08-12 10:29:13 来源:首都之窗 点击:0

北京大学石雕石刻文物数字化采集建档项目近日已结项上线,燕园内57件石雕石刻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已在网上集中展示,北大师生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即可欣赏3D版西门华表、翻尾石鱼、乾隆御制诗碑等。该项目属于燕园文物数字化工程的一部分,未来北大还计划启动校园文物古建的数字化采集建档工作。

5f326f77e4b0bde55fbbb25b.jpeg

北大石雕石刻文物数字化项目于2018年正式启动。项目工作坊由北大文物保护与管理办公室发起,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办,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和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及各院系学生共同参与。从2018年12月到2020年1月,工作坊一共组织了5次,来自不同院系的志愿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校园内石雕石刻文物的分布位置、现状环境、空间和纹理信息进行了记录,在此基础上,他们依托室外三维扫描、摄影建模、全景拍摄以及后期室内数据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燕园石雕石刻文物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和建模归档。

5f326f77e4b0bde55fbbb25d (1).jpeg

在技术方案上,团队结合了三维激光扫描和近景摄影测量的优点,使用三维激光扫描采集点云模型,通过点云模型为近景摄影测量提供控制性尺寸网以形成直观、准确的三维纹理模型,并降低了数字化难度和成本;在数据管理上,他们设计了地图、全景、模型和图像的管理和利用系统结构对数据分级加载显示,使用浏览器即可方便访问数据,实现了文物数据信息便捷、可视化的管理。

5f326f77e4b0bde55fbbb25f.jpeg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介绍,目前已有57件石雕石刻文物线上展示,“这为今后北大的石刻文物保护修缮和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也有助于师生校友更好地了解燕园文物。”他表示,之前,不管是北大还是国内其他单位从事文物数字化工作,一项共同的难题是,三维扫描、摄影建模等采集的数据无法直观展示。为此,他们专门开发出一套燕园文物整体展示和管理系统,通过合理的数据管理,将不同形式的数据串联,可以方便地对外展示,也为后续利用创造条件。

5f326f77e4b0bde55fbbb261.jpeg

张剑葳说,打开系统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的小红点分布于地图上,点击单个小红点,就能呈现石雕石刻文物所在的环境,能看到360度甚至是720度的文物全景照片;再进一步,点击全景文物照片,还能看到细致的有真实纹理的文物模型,并可以任意角度旋转放大,这得益于工作人员采用控制性方法扫描和建模,网上浏览速度快、精度高;另外,点击文物模型,还可以看到精细的正射影像,便于开展线条提取、病害观察等工作,另外,文物的讲解文字、历史资料、语音导览等也可附着于系统之中。

据了解,目前,该系统仅向北大师生开放,可通过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网站右上角“燕园文物”、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部网站右下角“燕园文物数字化”,或通过燕园微后勤公众号,单击下方菜单栏“燕园文物”三个入口观看。

5f326f77e4b0bde55fbbb263.jpeg

除此以外,北大还为“断桥残雪”石牌坊、半月台乾隆诗碑、“柳浪闻莺”石牌坊、花神庙碑等14处文物增设文物标识牌,介绍文物的来源和历史典故,并新添二维码。师生和游客扫码后,即可在网站上查看文物的完整版中英文讲解。

北大房地产管理部文保办张通透露,目前校内石雕石刻文物采集已完工,下一步计划将所有校内文物古建分批次采集并数字化建档,“因为建筑比较高、工程量较大,后续进度还要商量。”他也解释道,目前,考虑到数据安全性问题,燕园文物数字化成果仅向校内师生开放,后期待安全系统提升到一定级别,会考虑适时对外开放,以供社会公众和北大校友“云赏文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