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教育评析:走上另一个极端的父母

时间:2018-01-12 20:41:57 来源:网络 点击:0

当我们看着很多文章在“控诉”父母不陪伴孩子,或者说没有足够参与到孩子的人生、教育以及养育过程中时,却忽略了另一种现象——父母全面干预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全部参与!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找工作等等,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时刻关注孩子身上的每件事,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并且认为离开了他们的帮助,只靠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力量,做什么事都不可能成功。如果父母以这样的方式在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将会在清单式的童年中度过。

朱莉•海姆斯,在斯坦福大学任校长助理、教务长等职十几年之久,同时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曾在一次演讲中对清单式童年做了详细的概括。

● 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期望他们进入好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的好班级中还要取得好成绩;

● 并不只是成绩,还要拿高分,不只要好成绩和高分,还要获得荣誉和奖项,要参加运动、活动、还要有领导力;

● 我们告诉孩子不只是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大学喜欢这样的学生,还要参加社区服务,要让大学看到你会关心他人。

也许很多父母在这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带给孩子的是清单式童年,但是现在,可以对照着上面几大项看一下,是不是在这样的轨迹中为孩子规划着他们的生活方向。然后,父母可以扪心自问一下:为孩子做的规划自己都曾做到过吗?

在清单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因为他们所有的时间都与学习挂钩,任何时间都不能放松懈怠。甚至短暂的周末和假期父母也要给出个完整的计划,课外辅导班结束后还要做买来的练习册,一切以学习为重。孩子在家中可以不做家务,可以没有充足的睡眠,唯独不可以没有好成绩。久而久之,孩子变成了只会完成清单计划的“机器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可是,没有兴趣爱好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因为除了被动接受枯燥的生活再也没有可以让自己感到开心和放松的事情可做了。

最近邓超在一次记者发布会上被问到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时说了一句:“我从来不会给孩子报任何补习班,输在起跑线上就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纷纷表示:“那是因为你孩子还没上小学”。的确,对大部分父母来说,小学是个分水岭。上小学前看到别人家孩子深夜还在写作业的新闻,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不能这样逼孩子。可等孩子真的升入小学后,父母每天的话题和计划却变成了如何才能帮孩子取得更优秀的成绩,什么是快乐童年,早已抛之脑后。

朱莉•海姆斯表示,父母的过度帮助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自我能效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远比通过父母赞美建立起的自尊更重要。自我能效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成果而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们做出的行动,是他们自己的行动能产生结果。

因此父母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心态和健康等方面,将目光从狭隘的成绩比拼中挪开。这或许会让很多父母表示难以接受,毕竟这是个人人都在拼成绩的时代,可是幸福和成功从来不只是名牌学校的代名词。例如深圳有个00后,获得了2017年红点奖的最佳设计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红点奖得主。他说自己回家后会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然后才写作业,自己给自己做计划。试想,如果他的父母从开始就认为他的兴趣是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而加以制止,那么,他还有多大的几率能得到这个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