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中关村三大电子卖场

时间:2012-01-11 16:12:4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0

“整改”是中关村电子卖场2011年的主题。一年过去了,中关村的海龙大厦、鼎好电子大厦和中关村e世界情况如何?本报记者前去一探究竟。2012年1月8日,是个周六,中关村曾经人潮涌动的电子卖场附近人流并不多。走近“鼎好”,映入眼帘的是挂在正门入口处的醒目标语“严厉打击黑导购拉客扰乱秩序的违法行为”。

看来“打击”颇有成效。进入卖场后并没有先前一堆导购追着你喊“大哥大姐”、“美女帅哥”,曾经寸步难行的卖场显得有点安静,让记者甚至觉得有点不受待见。以往见人就恨不得立马拖走的销售员,如今规规矩矩地站在自家门店内招呼,让人颇感意外。

但每当路过某一门店时,立马会有热情的小伙儿招呼过来:“美女,想买什么啊?进来看看,我们什么货都有,价格好商量……”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像原先那样在卖场入口处截客时,小伙儿无奈地说:“你们不知道,现在中关村整改,拉客的门店会被停业三天。”

虽然拉客现象得到了一定遏制,但每当记者路过门店时,还是会被该门店的销售人员团团包围。即使明确表示对其商品不感兴趣,销售人员依旧会“锲而不舍”。颇为无奈的记者只能借口说找卫生间“跑路”。然而,“殷勤”的销售员竟然一路护送至卫生间并在外守候。面对如此“贴心”的服务,受宠若惊的记者只好跟随其进店接受商品推荐。整个过程中,销售员一直态度友好,并未因为产品未被购买而目露凶相,强行推销。

一路走来,记者发现在几大电子卖场装修精致的品牌店面明显增多,并且每家店门上都挂有“信誉厂商”的标识牌。相应店面的导购都配有统一的着装,犹如走进了该品牌的营业厅。但后来发现,品牌店只分布在卖场周边,卖场中间依然是诸多传统小作坊式的店面,卖场进入了“二元时代”。

对比之下,小作坊的柜台很单一、粗糙,物品摆放也比较杂乱,柜台前顾客稀少。“不是我不想开品牌店,我也想把店面装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成本增加,利润却在缩小,要想盈利越来越难,生意不好做。”某一作坊负责人小李向记者诉苦。

在几大卖场,一个共同的有趣现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本颇为扎眼的苹果商标上都被一张张A4纸遮盖住。问其原因,各店员对此的解释版本不一:“店内装修”,“随大流,人家遮我也遮”,“不是授权店,不能使用这个商标”。不过他们坦言,就算遮住也不会影响生意,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随后,记者进入一家苹果品牌店,留意到该店产品标价相对于市场价偏高,少则相差几百元,多则相差数千元。

以下是记者和该店店员的对话:

记者:“你们的价格怎么这么高?跟网上的价格差得太多了!”

店员:“这个好说,我们保证物美价廉。您先看看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坐下来慢慢商量价格。”

记者:“你们把价格标得这么高不怕把客人吓跑了吗?”

店员:“哎,那都是上面要求这么标的。要是标得太低,会被说是恶性竞争。您要是有心买,就给您便宜点。”

看来中关村电子卖场要求商户明码标价的出发点虽然好,但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反而适得其反,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新的价格陷阱”。

--
--